找到相关内容364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

    分四部分,一部分(第二节)探讨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形成过程,第二部分(三节)探讨《摄大乘论》〈所知依章〉对于阿赖耶识的“自相有”的安立与证成;第三部分(第四节)则探讨月称的《入中论》如何对阿赖耶识思想进行批判,第四部分(五节)则进一步反省《入中论》对于阿赖耶识之批判的效力问题 ---- 厘清空、有两派诤论的焦点,并重新思考阿赖耶识的可能意义。 二、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24569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-- 东晋外国罗什“般若”与本土慧远“涅槃”之争(1)

    讨论佛法身与“四大五根”一异的问题亦重现于“考得”与“玄得”中,五节中将再处理这个问题。二、僧肇对“法性论”所发动的第一、二波论破及慧远将此论往般若的方向修正  第一波论破指僧肇在〈般若无知论〉中对...圆光佛学研究所讲师 赖鹏举中华佛学学报13期卷上?中文篇(2000.05) 页349-391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845816.html
  •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《沧浪诗话》的诗学观念

    内容之主“识”、“最上乘”、“悟入”暨以汉魏盛唐为“第一义”诗体等观念,并观察其“妙悟说”与大慧宗杲及临济禅的关系、其宗祖说所留下的历代辩诤、其论诗不提《诗三百》以别出儒家蹊径之用心;五节析论严羽诗论...议题,它在诗学观念上也能获得验证。  本文全文凡分六小节。一节为前言;第二节从诗“言志”的诗学传统说起,归纳先秦到汉代“言志”诗观主要涵摄的知、情、意内涵;三节分析儒佛交涉下的诗学演进,以唐人“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145841.html
  • 《大藏目录》与〈蓝本入藏目录〉比较分析(2)

    地玄文本论〉二十卷,三藏沙门 真谛译,与编号 555汉函〈释摩诃衍论〉十卷,三藏法师伐提 摩多译。(参见五节〈大佛名经〉十八卷条)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...唐)圆照撰,〈贞元新定释教录〉,《高丽大藏经》( 影印本) 38卷( 汉城:民族佛教研究所,1985年),页 710。 (39)同前注,71-75。 ...

    释成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346279.html
  • 法海知津(上)──读《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》

    蜕变。  五节“佛教思想的判摄准则”,依四种宗旨判摄印度各期佛致的时代精神。大致地说,前五节是检讨过去,后五节是展望未来。  第六节“契理而又适应世间的佛法”,解说在一节里作者所提出的,对印度三期...书的感触和联想,也许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。  本书分为十节。  一节“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”,表明作者四十多年来的信念,和一生中致力于探讨印度佛教史的用意。  第二节“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分判”,说明他对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0946316.html
  • 中亚的禅法

    中国的过程中,逐渐地大乘化了。 五节 《三品修行经》也是中亚的禅经 依罗什对中亚禅法的界定,上节中先找出《菩萨五门禅 法》属中亚的作品,本节...罗什来到中国长 安,也以汉文的型式留下了不少有关中亚佛教的一手资料 。若能对中亚所保留的佛教造像作适当的解读,配合有限的 文献,尚堪还原中亚佛教的大致面貌。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146676.html
  • 转依”二义之研究

    〈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比较诸经论的心性清净说〉[24] 文分五节,分别探讨了《中边分别论》、《阿含经》、如来藏系、诸唯识论的心性清净说,其中五节的第二小节阐释了《瑜伽师地论》和真谛译之《决定藏论》的“...ā?raya-parav?tti- 所依转变,重点在“转、染种之转舍与净种之转得”。  本论文一节探讨高崎直道与史密豪生对“转依”(ā?raya-pariv?tti、ā?raya-parav?tti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147072.html
  • 金刚经之研究(2)

    佛教有标新立异的看法,而是对佛法的根本认识。‘金刚经’究竟打出了何种新的理论方法呢?这是必须明白的问题。(二)遮照中道本经在五节说:“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”(注88)。其理由是因为:“如来所说身相,即非...欲得法身85页第六正信希有分─第七─十四偈──1、言说法身第七无得无说分─第十五偈────2、证得法身智相第八依法出生分─十六、十七偈───同证得法身福相第九一相无相分─十八偈────五、于修道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847462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2)

    心得佛色,不用色得佛心。何以故?心者佛无心,色者佛无色,故不用色、心得三菩提,佛色已尽,乃至识已尽。[75]  在本文的五节中,针对天台禅法的主轴脉络与重要理路,分析其重视“修心为要”的禅观所缘,与...上的玄想,直接从生命的组成因素与动态呈现中,如实观照其间因缘生灭(缘起),而又必然趋于寂灭(性空)的法则,这是佛法不共世间的特别之处。  在佛陀所开示的修道项目中,一个就是“四念处”。如《阿含经》中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分别说系的影响,这可从部派思想之一的“法住无为”说,看出其对于大乘佛法所遗留下来的直接影响。这些思想脉络的追寻及其牵动菩萨道之开展关系,将在接下去的五节作个探讨。  在整体佛教的传承来看,思想上会...就是经中所言的“俗数法”,那这些世俗法到底和外道法(有的亦是世间善法),又有什么不同呢?这是本文第二节欲处理的内容,亦为探讨“法住智”意义的一个动机。  众所周知,论述到“法住和涅槃”二智时,必然会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